首頁 > 新聞網> 評論專欄>哲王豈懼豎仔射彈弓?
哲王豈懼豎仔射彈弓?

[民報社論]

[2015-08-30 08:37:52]

 

李登輝前總統一句「台灣沒有抗日」,讓馬英九總統氣到脫下西裝,現出原形,用難聽話辱罵老人家,還煽動黨羽群起攻訐,但李登輝不在意馬英九的挑釁,只輕輕用手撢了撢衣袖,睥睨了他一眼,若無其事離去,因為,哲王豈懼豎仔射彈弓?

哲王格局,柏拉圖對統治者兼具思辨深度與領導能力的期許,在李登輝接受日本雜誌《Voice》專訪的全文裡,徹頭徹尾彰顯出來。李登輝在裡頭講得很清楚,「二戰期間,台灣與日本同屬一國,他與哥哥當時都是日本人,打從心底要為保衛祖國而戰,故不存在台灣抗日的問題。」二戰期間有幾十萬台灣人穿著日本軍服上戰場,更有三萬餘台籍日本兵戰死,英靈被奉祀在日本東京的靖國神社,李登輝的說法不只符合歷史事實,更講出當時台灣人的精神現實,但幾十年來台灣人在國民黨大中國史觀洗腦教育下成長,老早忘了父祖輩的歷史處境與心靈狀態。李登輝敢以前總統的敏感身分,不畏唇槍舌劍,為台灣人廓清政治操弄的迷霧,背後用心之真摯懇切,值得台灣人思量。

戰爭是殘酷的,政治是無情的,當年國民黨有沒有靠著威脅利誘,拉攏中國年輕人當兵?這些人戰死了,被當成先烈,但台籍日本兵呢?每日晨昏,是誰在焚香?每年春秋,又是誰在祭拜?跟你的認同一致,就被歌頌;不願把你的敵人當成敵人,就是作賤自己?這不過是豎仔等級的道德邏輯罷了!

李登輝不只有澄澈的二戰史觀,更是親臨戰場,在砲火下思索人生哲學的人。在《Voice》專訪裡,他生動描述戰爭經驗如何讓他早熟地面對存亡關鍵,解答了從年少時代以來的種種哲學困惑。李登輝也從日本武士道裡領悟了死亡的意義。這些早年磨練所培養出的韌性與毅力,讓他在從政以後,足以承擔重任,通過考驗,特別是1988年接任蔣經國過世留下的總統位置時,所面臨的來自國民黨保守勢力的反撲。

李登輝對於百年來台灣歷史與政治的變遷,在《Voice》專訪裡提出了宛如歐陸思想家的大格局剖析,從馬關條約、二戰、台灣解嚴與修憲、總統直選,政黨輪替,一直到近年的太陽花學運與2016總統大選,他都有既深且廣,而且啟迪人心的闡述。他也比較了日本與中國的西化與維新,點出了中國陷在歷史輪迴泥淖裡的窘境,並勸告台灣不要重蹈中國的覆轍,應該走自己的路。

總而言之,李登輝在這篇專訪裡所展現的反省深度、通識廣度與人格韌性,讓台灣人第一次真正了解,為什麼日本人這麼崇拜他。反觀馬英九,其歷史與政治視野如果拿掉中國兩字,就與文盲無異。馬英九知道的中國,也不是真正的中國,而是被他的父祖輩洗腦而來的中國,這樣的中國只能培養出像他這樣等級的政治人物。

李登輝前陣子在訪日演講裡說,「我已經九十二歲,大概剩下五年時間可以做事,願把餘生奉獻給台灣」,那份對於台灣的愛,實在令人動容。真誠面對自己,反省人生,並將反省的結論擴充出去,實踐在公共領域,造就了一位哲王。李登輝為台灣人的精神內涵拉出了歷史縱深與哲學寬度,將台灣人的自我形象推進到了更加清晰完整的新境界。


台灣新聞
社區新聞
美國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財經新聞
體育新聞
科技新聞
評論專欄
健康新聞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