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影音網>採取一個堅決中立立場vs 「609萬人何去何從?」陳師孟教授
採取一個堅決中立立場vs 「609萬人何去何從?」陳師孟教授

[轉載自:張旭成 ]

[中立人]於2014-10-27 04:19:21上傳[]

 

採取一個中立堅決立場

由張旭成

上週六,一組在和平中立的台灣聯盟民間組織正在由前副總統呂秀蓮(呂秀蓮)將正式推出其探討促進中性台灣。該聯盟還將聘請全國和海外10,000“和平使者”,並組織了“和平大使的軍團”,積極推動事業,尋求支持,在國內和海外。

本月初,呂宣布了計劃,一組基於海外數百台商在全國各地的為期五天的遊船之旅,他們的反應是積極的,非常鼓舞人心。一位台灣商人在非洲工作的是誰的顧問,中國國民黨(KMT)對該提案的大力支持和捐贈新台幣一百萬元(約合32,9000)的原因。

他告訴船上的商人,台灣的和平,中立不是黨派的問題,應由誰關心國家未來的所有台灣人支持的會議。經過認真討論,數十位客商 - 基於在美國,日本,中美洲和南美洲,包括國民黨與民進黨(DPP)的支持者 - 簽署了主動,一手交錢。在這樣做時,他們成為台灣和平特使的軍團的創始成員一樣,300多個非政府活動家,企業家和有關人士在一個組織組件10月6日在大高雄舉行的小組。

怎樣才能讓台灣成為和平和中立的狀態?在實現這一目標的第一步,該聯盟已經收集簽名由有關公民建議,一個國家的公民投票舉行全美中立的政府。到今年年底,10萬簽名必須提交政府為它決定了該倡議得到足夠的支持。然後,大約有100萬新的簽名支持該建議需要提交,如果公投要在2016年舉行,連同總統選舉。

其次,公民投票之前,將在台灣進行的優點和中立需求利弊的深入和廣泛的討論。這樣的辯論,可以預計將產生廣泛的國際宣傳,使人們關注民族的未來,就像獨立公投蘇格蘭的最後一個月。如果多數選民贊成中立,政府必須公佈他們的選擇走向世界,銘刻在憲法中國家的中立地位。此外,公民和政府將尋求國際社會的支持和認可,如瑞士那樣在1815年與哥斯達黎加於1948年。

有些憤世嫉俗者和批評家(如台北時報社論“算了中立,專注於巧克力”,8月16日,第8頁)考慮一個中立的國家的想法“牽強”。社論質疑,民進黨的中國政策,並批評其無能對抗走向統一,北京的統一戰線的車程,而聲稱“花費時間和金錢推動了”中立“白日夢不會幫助任何人或完成任何事。”

北京也鼓掌紙的言論,台灣不妨試著成為“亞洲的瑞士巧克力製造商”作為中國共產黨的熱切追求統一,反對台灣中立。然而,對於台灣的真信徒,原因和對和平和中立的國家努力忍受,他們的夢想永遠不會死。


Take a strong stance on neutrality

By Parris Chang 張旭成

On Saturday, a group of civic organizations under the Peace and Neutrality for Taiwan Alliance being led by former vice president Annette Lu (呂秀蓮) will formally launch its crusade to promote a neutral Taiwan. The alliance will also recruit 10,000 “peace envoys” in the nation and abroad, as well as organize a “Legion of Peace Ambassadors” to actively promote the cause and seek support at home and overseas.

Earlier this month, Lu announced the plan to a group of several hundred Taiwanese merchants based overseas during a five-day boat trip around the nation, and their response was positive and highly encouraging. A Taiwanese businessman working in Africa who is an advisor to the Chinese Nationalist Party (KMT) expressed strong support for the proposal and donated NT$1 million (US$32,9000) to the cause.

He told a meeting of merchants on the boat that Taiwan’s peace and neutrality are not partisan issues and should be supported by all Taiwanese who care about the nation’s future. After a serious discussion, dozens of the merchants — based across the US, Japan, and Central and South America, and including supporters of both the KMT and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DPP) — signed up for the initiative and paid their dues. In doing so, they became the charter members of the Legion of Taiwan Peace Envoys, as did more than 300 non-governmental activists, businesspeople and concerned citizens at an organizing assembly for the group held in Greater Kaohsiung on Oct. 6.

What will it take for Taiwan to become a state of peace and neutrality? In the first step toward this aim, the alliance has been collecting signatures by concerned citizens to propose to the government that a national plebiscite be held on the nation’s neutrality. By the end of the year, 100,000 signatures must be submitted to the government for it to determine that the initiative has sufficient backing. Then, about 1 million new signatures backing the proposal need to be submitted if the referendum is to be held in 2016,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presidential election.

Second, prior to the plebiscite, an intensive and extensive debate on the pros and cons of neutrality needs to be conducted in Taiwan. Such a debate can be expected to generate widespread international publicity and bring attention to the nation’s future, much like the independence referendum in Scotland last month. If the majority of voters favor neutrality, the government must announce their choice to the world and inscribe the nation’s neutral status in the Constitution. In addition, citizens and the government will seek international support and recognition, as Switzerland did in 1815 and Costa Rica in 1948.

Some cynics and critics (like the Taipei Times editorial “Forget neutrality, focus on chocolate,” Aug. 16, page 8) consider the idea of a neutral nation “far-fetched.” The editorial questioned the DPP’s China policy and criticized its inability to counter Beijing’s united front drive toward unification, while asserting that “spending time and money promoting a ‘neutrality’ pipe dream will not help anyone or achieve anything.”

Beijing would applaud the paper’s remark that Taiwan might as well try to become the “Swiss chocolate maker of Asia,” a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s earnestly seeking unification and opposes Taiwanese neutrality. Yet for Taiwan’s true believers, the cause of and efforts toward a peaceful and neutral nation endure, and their dream will never die.

==============================================

609萬人何去何從?」- 作者陳師孟教授  2012-08-16

走向永久中立國
    在台灣派敗選後的此時,來談我們「何去何從」,是一個好時機。「何去何從」有兩層意思,一是你要往何處去,「何」是指何處的意思,你的目標、理想在哪裡,你認為台灣應該走向哪裡去;另外,「何」是如何的意思,你要如何走這一條路,如何能夠達到你的目標。所以以下要分成兩部分:台灣往何處去,以及如何達到目標。
    第一個問題比較簡單,台灣往何處去,我個人的想法是,台灣就是要成為一個永久中立國。事實上早有人提出台灣應該成為東方的瑞士。瑞士是全世界最古老的永久中立國之一,大家熟知的永久中立國還包括瑞典、奧地利、芬蘭…等等。但除了做為一個永久中立國之外,瑞士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成為一個國際性的國家(global state),歡迎全世界的人走進他們國家。台灣要成為國際性的國家,讓國際社區走進台灣,有非常多事情可以做,這些內容包含在我寫的教科書【政治經濟:現代理論與台灣應用】的總結篇「雙向國際化策略」裡,我印成講義提供各位參考,在此不多贅述。
 
「維持現狀」還是「不進則退」?
    我演講的重心是放在台灣為什麼要成為永久中立國。我們要瞭解,目前台灣前途的選項已經非常少了。過去十年、八年,我們可能認為台灣的選項至少有獨立、維持現狀、統一,有一個統獨政策的光譜在那裡。但是到今天,我認為已經沒有那麼多選項了,最主要的理由是「維持現狀」的這個選擇已經不存在了。台灣現在的情況,我用我以前台南市中謝校長每天朝會時都要唸的兩句話來說:「學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心似平原走馬,易放難收」。
    台灣的情況就是「不進則退」。因為客觀的環境已經改變了,我們沒有跨出去,宣稱自己在維持現狀,事實上是在退步。造成這個「退」的原因,一方面是馬政權把台灣向中國推去,所以對台灣的自主、尊嚴、主權來說,呆立在這裡,實際上是一直在退步。另一方面,中國跟美國這兩個對台灣最具影響力的強國,則在把台灣向中國拉去。一推一拉之下,台灣還想維持現狀,只是一廂情願,癡人說夢,所以我認為維持現狀的選項已經不存在。
 
馬英九在推、中國與美國在拉 
    馬英九為何一直要把台灣推向中國,我認為他心心念念的就是要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他是個極度愛好虛榮的人,希冀以此光宗耀祖,只要台灣與中國成為「一國兩制」,他獲獎就有望;他也不敢說要完全統一,而是要讓台灣成為中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像香港一樣。
    次談中國領導人,中國政權沒幾年就換領導人,從江澤民,到胡錦濤、溫家寶體制,到現在的習近平、李克強體制,他們領導人儘管年輕化、高學歷化、甚至曾經下放勞改過,好像他們跟當年的土八路不太一樣,但是事實上,他們的思考難道有比前朝更民主、懂得尊重人權嗎?不要妄想了!不管是誰來當中國領導人,他們對收編台灣的立場絕對都是鐵板一塊,不可能改變。所以蔡英文說民進黨要增加與中國的對話、交流、「從互動當中瞭解對方」,在我來看,中國有那麼難瞭解嗎?中國的野心從來都沒有改變過,也沒有隱瞞過。
    退一萬步來講,就算習近平比較有人道的觀念,比較尊重別的民族好了,如果台灣政府本身是軟腳蝦,他會對你軟化嗎?他如果敢對軟腳蝦軟化,他自己在中國的權力鬥爭中就不要想立足了,所以他們的表現都是對台灣越來越強硬。
    而美國呢,我認為他們現在是一個道德墮落的國家,他們在1960、1970年代還會講國際正義,肯為意識形態而戰,他們為什麼要打越戰?越南並沒有任何礦物、石油或天然資源,所以他們出兵不是為了自身的利益;韓戰也是,甚至中國的國共內戰,他們為什麼要犧牲美國子弟兵?他們當時抱持的就是不容共產主義赤化全世界,他們是為了自由與奴役、民主與共產在抗爭,還是站在國際道義的高度在看這樣的事情,所以為了意識型態不惜一戰。
    但是1980年代以來,美國已經不講國際正義了,他們赤裸裸、大剌剌地、厚顏無恥地公開宣告,美國要不要出兵去打什麼國家,就是要考慮美國自己的核心利益。去年底巴勒斯坦當局要向聯合國申請成為正式會員國,不好意思,我美國支持的是以色列,以色列對我是多大的核心利益,我擺明要在聯合國安理會否決你;你要建國的唯一途徑就是自己去跟以色列進行和平談判,以色列恩准的話,你才有資格建國。
    那美國對台灣會比對巴勒斯坦好嗎?不可能。過去美國軍援台灣,是依照「台灣關係法」提供台灣武器,像1992年美國第一次賣F16A/B戰鬥機給台灣時,那時這款戰鬥機還是非常先進的新機型,中國馬上把他們的中程飛彈賣給巴基斯坦,以此來報復美國軍售台灣,但是美國沒有讓步;2010年美國又說要賣飛彈給台灣時,中國威脅美國要斷絕雙方的軍事對話,結果中斷了半年;到去年底台灣要求要買F16C/D新機,中國北京馬上對美國提出警告:這會「造成彼此的誤判,導致意外的攤牌」,所以歐巴馬就軟化了,不同意出售台灣C/D型戰機,只同意幫台灣把高齡的F16A/B升級。中國似乎很滿意美國這次的軍售,這表示美國越來越接受中國的恫嚇。
    還有,讓我最痛心的是我看到2011年9月24日的《經濟學人》期刊上說美國可能會放棄台灣,因為台灣現在已經被視為「戰略上的負債」,很多美國政界、學界的人開始說,中國要什麼就給他們吧,這樣他們在更重大的事情上,像是防止核武擴散、防止全球氣候變遷等方面,才會跟美國合作,不要去挑釁中國,應該要安撫中國——「把台灣這塊肉屑、碎肉塊丟給中國」讓它滿意。所以馬英九政權統治下的台灣已經被美國、中國徹底看輕了。
    台灣本來在太平洋的第一島鏈上是重要的戰略資產,但是冷戰結束,美國的利益都到中國去了之後,台灣現在由「棋子」變成隨時可以放棄的「棄子」,維持現狀可能嗎?
 
「清談派」或「激進派」都不實際
     台灣既然是「不進則退」,要避免退步,就要向前進,但前進到哪裡去?過去有不少人提出他們的說法,像是要建立台灣共識、要建立公平正義的社會、要民主自由的國家、要真善美的福爾摩莎、…,我看這些都是打高空的清談。還有一個說這種空話的代表人物,就是白樂崎,讓我看了非常生氣的是他在2月20日《自由時報》上的一篇〈馬政府連任後的台灣下一步〉,他在結尾說,台灣做什麼才能向前挺進呢:「台灣內部的藍綠兩造必須並肩一起,發展出能為共同的未來一起努力的方式與管道」,說難聽一點,根本就是放屁,藍綠要是有共同的未來,也不用你來擔心台灣的下一步了!又說:「台灣身為一個國家,也必須將觸角伸向其民主鄰國,強化與日本、南韓及其他認同民主、人權、自由且公平貿易價值國家的關係;唯有隸屬於如此的國際網絡,也就是在東南亞區域與世界社群內,才能擴展國際空間。
    美國可以藉由繼續提供安全保護傘,給予台灣協助,使島上的人民能真正地自由選擇自己的未來;也可以藉由敦促台灣進行立法、司法改革,因而有較妥善的制衡,這也就是民主的真諦。」完全是狗屁!好像問題是台灣自己努力不夠,難道不知道是中國在使台灣隔絕於國際網絡、世界社群?好像在怪台灣人不知道選擇自己的未來,難道忘記美國在台灣綠營執政時、總統選舉時,是怎麼干擾我們的?這就是所謂親台的美國政治家,完全不敢批評美國醜陋的真面目。
    另外還有人說台灣應該向建構「台灣民族」前進,也有人說台灣應該從事體制外的抗爭、甚至革命,當然獨立建國的主張更是不絕於耳。這些相對「激進」的想法說起來都很刺激、悲壯,但是在我看來都不切實際。我的看法是,要進,不可能一蹴可及,現在值得努力的目標是讓台灣成為一個永久中立國。
 
「台灣永久中立」的立論基礎
   為什麼我會想到台灣應該走向永久中立國這條路,第一方面,這是符合民進黨的黨綱的,你如果去看民進黨早期的黨章、黨綱、重要內規等文獻,雖然已經是二十年前的東西了,但是真的寫得非常有遠見,值得我們好好檢討。1986年創黨時的〈基本綱領〉上寫:「基於國民主權原理,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的主張,應交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方式選擇決定」,這是台灣「制憲」的主張。1999年的大選前,民進黨還有通過「台灣前途決議文」的膽識,上面說「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而現在憲法上稱為中華民國」,你如果去看民進黨所有的文獻,裡面唯一寫到「中華民國」這四個字的,只有這一份,這裡會提到的原因,是因為這是現行憲法的內容,所以我們必須制定新的憲法,才能去除中華民國這個名稱,這是台灣「正名」的理想;2007年又是選前一年,提出的「正常國家決議文」以及〈行動綱領〉都說要以台灣的名義申請加入聯合國等國際組織,這些都是「正名」的努力。
    所以民進黨自1986年創黨到2007年,所努力的就是制憲、正名這兩項。在「新台灣國策智庫」2011年提出的台灣新憲法版本中,第一條有關國體與政體的內容是「台灣為民主共和國」,我主張要再加上第二條「台灣為永久中立國」。前者是對內宣告台灣的國家性質,後者是對外宣告台灣的國家定位。這個做法其實隱藏著制憲與正名兩者,是呼應與延續民進黨的創黨精神。
    第二,台灣成為永久中立國的觀念,雖然在內涵上包容了獨立建國的概念,但在感受上比較溫和、比較沒有衝突性。許多台灣人向來是「顧腹肚」比「顧佛祖」重要,還有人因為江澤民恐嚇說「台灣獨立就是戰爭」而害怕支持民進黨,所以我認為以永久中立國為目標,在意象上是讓人聯想到愛好和平的、追求人民幸福的、邁向世界大同的,台灣人民可能比較有接受度。
    第三,對美國和馬英九政權來說,永久中立國是他們比較沒有理由反對的。當年陳水扁提出「一邊一國」,美國氣呼呼說這踩到他們的紅線。但是永久中立國是沒有在美中台三國之間出現過的觀念,這就不構成對中國或美國的正面挑戰,沒有所謂紅線的問題。如果說這樣中國會打台灣,則中國用任何藉口都可以打台灣。再說馬英九的「不統不獨不武」,顧名思義,永久中立國就是主權國家採取絕對不武的立場,而馬英九自己也不敢否定台灣的主權地位,所以無法反對。
    第四,永久中立國的觀念在國際上有很多前例可循,世界上已經有二十幾個國家是中立國或永久中立國,他們的途徑大概有兩種。有些國家是透過跟鄰國訂下和平條約而成為中立,最有名的就是瑞士,在1815年的維也納會議上,各國承認他的永久中立。另外,聖馬利諾是跟他的母國義大利簽訂和約之後成為永久中立國。還有大家比較沒有去注意的寮國,他是依據「寮國中立的國際和約」宣布中立。
    但是,採取這種方法的國家是少數。大部分國家是先自行宣布後,再去尋求國際的承認及支持,這樣的例子就很多,包括北歐的芬蘭、冰島、愛爾蘭,美洲的墨西哥、巴拿馬,東歐的烏克蘭、波羅的海三小國,亞洲的柬埔寨等等。他們宣告的方法,第一是在憲法裡明確寫出該國是永久中立國,像奧地利就是很有名的例子,他們甚至用永久中立國入憲的那一天當作國慶日,還有盧森堡也是。有的國家不是直接入憲,而是透過國民大會宣布,像斯洛維尼亞。
    另外一種是宣布廢除武力,像是日本,還有列支敦士坦。所以我的看法是,台灣應該透過制憲,把永久中立國寫在憲法裡,日後再尋求更多的國際支持。
 
實踐主張的上、中、下策
   接下來要談今天主題的第二部分,就是要如何進行。本來一個國家的國民要制訂新憲法,要在憲法裡明確寫出自己國家的性質,這是國民制憲權保障的權利,是超越既有憲法,不受既有憲法規範的,這是上策。但是很不幸,我們這個總統馬英九當然沒有這種水準,我們要要求這種權利,他們不會同意。所有獨裁國家都是這樣,像利比亞、埃及等,都是等獨裁政權被推翻後,他們才能提出制訂新憲法的訴求。所以這一條路是很困難。
    中策如何?我本來寄望綠營的總統候選人在競選期間宣布,當選後會在一年以內發動公民投票制憲,在新的憲法中要把台灣定位為永久中立國。如此將競選承諾與制憲公投掛鉤,是與國民黨做徹底的區隔,也是考驗選民的覺醒,人民若選出這位總統,表示認同他對台灣前途的主張,所以以後進行制憲公投也有勝算。無奈這次又選輸了,只能等2016年看台灣社會有沒有辦法形成共識,認同永久中立國是正確的道路。
    那麽最吃力的下策是在這四年中間,把這件事情當作一個社會運動,當作台灣的茉莉花革命,讓社會大眾共同產生這種想望。具體而言,要成立一個「台灣永久中立聯盟」,有識之士往這個方向努力教育人民。這個聯盟不是由個人組成,而是一個一個的團體,不管是人權、政治、社運、環保、文化…,個別團體的成員共同連署參與,負責到基層推動台灣永久中立的理念。
    當然也歡迎海外的台灣人團體加入,甚至是外國人團體加入,讓這個聯盟成為跨領域的、跨國界的聯盟,讓全世界都知道台灣這個被遺忘、被忽視、被打壓的國家,想要重新掌握自己的命運。

    至於民進黨要在這個聯盟裡扮演什麼角色,要看兩個月後他們選出什麼樣的領導者,如果民進黨的頭人能瞭解這是一條操之在我的道路,是遠勝過向國民黨靠攏,遠勝過跟中國對話,不必看美國的臉色,不必怕中國的打壓,那民進黨四年後的大選推出的總統候選人就應該以「永久中立、制憲公投」為競選主軸,落實我們的理想;如果不是這樣,那我們也就無法依賴民進黨,而應該另尋人選,為台灣做最後一次理念之戰。

=================================================

台灣永久中立國邁向東方瑞士之路_新書發表會


http://www.taiwanus.net/news/press/2014/201402250809451915.htm

Advertisements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