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長青:影響台灣經濟三因素
台灣經濟今年走向,主要受三個影響。從外部來說,台灣第一大出口市場的中國(包括香港)經濟走向很值得關注;另外全球最大經濟體美國(台灣第11大貿易國)的經濟發展也很影響台灣。還有一個就是台灣自身經濟政策和體制改革,這更是重要因素。
第一,中國經濟持續下滑連累台灣。 無論是中國內部學者,還是西方研究機構,多認為2019年中國經濟持續下行(降低)。中國官方宣布去年經濟增長率(GDP)6.6%,高於預定的6.5。但國際機構認為這個數字不真實:
新加坡的星展金融集團(DBS)研究員、首席經濟學家拜格(Taimur Baig)認為,中國2018年GDP肯定低於6.5%。被視為國際權威的《美國經濟諮商會》(TCB)評估:2018中國GDP成長只有4.1%。中國官方學者、人民大學國際貨幣研究所副所長向松祚拿到的政府內部報告展示,2018中國GDP只有1.67%,另有內部報告顯示是負增長。即使按中國官方聲稱的6.6,也是1990年以來最低的。
中國經濟下滑,今年會更加嚴重。國際貨幣基金(IMF)預測,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會降至6.2%,明年更降至6%或以下。同時預測印度經濟增長率今年增至7.3%,2020年增至7.5%。
另外就是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亞洲開發銀行(ADB)報告預測,因貿易戰,中國GDP將縮減1個百分點。也就是從上述國際貨幣基金預估的6.2%再減1%。英國牛津經濟研究院(OE)學者Louis Kuijs預測,如果川普對所有中國進口產品提高關稅,2019年中國GDP成長率將降至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