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牌部隊

鄭成功的武力有先進的船隻、大砲、武器等,其中藤牌部隊使得擁有鐵騎的滿州兵吃盡苦頭。 藤出產在福建,以藤來做盾牌則質料輕,攜帶及使用方便,成本比起皮革低甚多。另一個優點是利於涉水,用油浸透過的藤牌,除了能能抵禦矢石、銃彈外,其浮力大,使渡水時不必耗力泅水。 藤牌兵多與緬刀 、雲南斬馬刀配合使用,所以「刀」、「牌」並稱。
在鄭成功最精銳的部隊就是由「戎旗鎮」擴編的親軍四鎮,即武衛左鎮,武衛右鎮、虎衛左鎮,虎衛右鎮。在成立親軍各鎮的「鐵人」部隊時,其部隊的編制是「每班帶班長六員,配雲南斬馬刀各二,牌、?各二,弓、箭則全班俱執。又十班之中,弓箭居四,刀、牌居六。」 身著三十斤重鐵甲的鐵人部隊在渡河作戰即是靠此藤牌。 作戰時用藤牌擋住了清軍的弓箭,滾地至敵陣,專砍馬。因此懂得使用藤牌者,使之陷陣、摧堅,十可當百。
鄭成功的部屬,無論官、兵,人人都善用藤牌,通常藤牌之數量是與神機銃器相等。
藤牌戰法大約可分為六種:
一. 滾向敵陣,專砍馬腳。
二. 在砲矢攻擊下,以牌掩護登城。在海戰中跳至敵艦亦同。
三. 以二人、三人為一組,一位舉牌作掩護,其他人作戰殺敵。
四. 以眾多的藤牌結陣護身,團體直接衝入敵陣。
五. 藤牌厝 戰法,即以眾多藤牌相連成屋而進攻。又稱「圓陣戰法」常對付滿清騎、射見長的馬隊。
六. 大帽子戰法(請參閱p88)

「明季南略」書中對鄭軍在北伐時的述說是:「…前隊長鎗,次團牌,第二陣『倭銃 』…而疾走如飛,突至馬前殺人。其兵三人一伍,一兵執團牌,蔽兩人,一邱斫馬,一兵砍人,甚銳,一刀揮鐵甲軍馬為兩段。蓋鑄刀時,用鐵匠百人挨遞打成此一刀,故銳特甚…鄭兵不動,俱銕甲胄銕面頭子,只露兩足,用長刀砍騎,銳不可當,射中其足,則拔箭更戰,清兵逐敗…」 此處所說的團牌即藤牌,並有鐵人及藤牌的使用。 「第一隊五十人,前有五色旗一面領之。有滾被二人;滾被者,用一大棉被厚二寸,一人執之,雙手有刀。如箭至,即張被遮候; 箭過,即捲被持刀滾進,斫人馬足,又有團牌二人。滾被、團牌此四人俱喫雙糧。」

鄭成功在看到自已所訓練培養出來的鐵人、藤牌部隊時,曾很興奮地說:「似此可以縱橫天下矣!」


閩粵沿海諸縣,自明朝嘉靖年間(即一五二二年至一五六六年),受到海賊、倭寇的蹂躪,也就是百年來明朝政府無能來保護人民,則人民自行武裝,故民間極為尚武,以求自衛。通常是以家族為一戰鬥團體,又因如此,家族觀念較其他各省強烈,經常可見一二在外有成就的家族成員,則全家族的青壯都前往依附。如鄭芝龍成為海上巨寇後,舉族弟兄子姪全都來依附。又因此軍隊的主將與官兵之間也產生了如主人與家丁的關係。就是這家主人換了第二代,則家丁當然追隨少主,這種關係延伸到了軍中。如施天福原為鄭芝龍之部將,鄭成功起兵後即毫不猶疑地靠過來追隨鄭成功。

以下二幅照片是顯示在十七世紀鄭氏王朝中所使用的藤牌,有正面的握姿及藤牌內部的結構,現今藤牌較小。在彰化田尾鄉睦宜村聖德巷的詹炳勳先生年七十有餘,身體健壯,他會數種藤牌戰術,並利用藤牌表演各種藤牌攻擊、防禦及翻滾動作。



Copyright © 2003 Taiwanus.net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