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網> 財經新聞>2017年中國經濟重頭戲(1):貨幣維穩 ◎何清漣
2017年中國經濟重頭戲(1):貨幣維穩 ◎何清漣

[VOA]

[2017-01-05 07:01:49]

 

中國武警走過中國人民銀行總部(2016年3月12日)

1月4日,彭博社爆出北京內部消息,稱中國已準備匯率風險應對預案,必要時強制結匯。對這消息,我一點也不意外,中國2016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重點之一,就是「要在增強匯率彈性的同時,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說穿了,就是貨幣維穩,關鍵放在匯率維穩一環。縱觀中國政府新年前後所有的應對措施,無非是兩大類:一是步步為營加強宣傳工作,大打「信心仗」;二是在控制細節上狠下功夫。

貨幣維穩的關鍵是匯率維穩

貨幣維穩的關鍵是外匯維穩。道理很簡單,測量貨幣穩定主要有兩個指標:

一個指標是貨幣購買力,即所謂通脹率。在中國,這點比較好控制,老百姓的感覺,比如100元人民幣幾年前能買10斤肉,現在只能買3、4斤這類感覺算不得數,要聽政府的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用那指數衡量,中國的通脹永遠在良性範圍。不信請去看政府剛公佈的數據:2016年12月,CPI指數比2015年同期只上漲了1.6%,這數字,幾乎將全世界90%以上的國家比下去,就連美國也難以交出這麼好的成績單。所謂房價瘋漲、人民幣貶值等等傳說,全都是老百姓的模糊感覺,到底上漲多少,還是政府說了算。

另一個指標是人民幣兌美元比率。如今,面對資本外流與人民幣壓力,中國政府當真是拼了,定下的戰略目標是「破七保三」(人民幣兌美元暫不破七;外匯儲備總額不能低於3萬億)。前一向人民幣兌美元一直在1;6.95以上徘徊,某天報價牌還出現了破七紀錄,世界大嘩,官方立刻出來聲明那是謠言,人民幣匯率很穩定,然後又很機智地讓匯率反彈了回去,至今還沒破七。

北京當然知道僅靠控制下的反彈無法有效提振信心,因為就連本黨要員,都在紛紛向外轉移資產。最近剛被審判的原江蘇省委常委、秘書長趙少麟幫助其子通過行賄400多萬元騙購外匯4170餘萬美元並轉往境外一案,只是類似情況中的九牛一毛。

本黨要員都不相信人民幣能夠堅挺,工作重心就得放在穩定民眾信心上。畢竟官員瞭解內情更多,不如百姓那麼好矇騙。中國政府在雙管齊下:

一是調整匯率指數籃子,讓人民幣匯率看起來不那麼令人悲觀。以下簡單說明這把戲如何玩:直至2016年12月31日為止,人民幣匯率指數籃子中有13種貨幣,中國央行在制定人民幣兌美元官方匯率(即每日中間價)時使用該貨幣籃子作為依據之一。美元在其中的權重最大,為26.4%,這是過去一年推動人民幣幣值變化的主導因素。從2017年1月1日起,美元及與美元掛鉤的貨幣(如里亞爾和港元)在新貨幣籃子中的權重為30.5%,低於以前的33%。匯市專業分析人士認為,這一舉動可能有助於緩解近期人民幣的貶值壓力,但作用有限。

二是官媒與專家齊聲同唱「信心歌」。歌詞的主旋律是:「中國不缺那幾個億的外匯.,中國外貿年年順差,現在每個月平均200億的增加外匯儲備,不差那幾個美元。限制他們是不讓他們炒房價,而且人民幣已成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儲備貨幣, 世界通用,……」

管控細節無所不至

外匯維穩方面,中國當局深知目前有三個急欲套現的「假想敵」,一是國內企業想將資產置於安全之地,二是國內中產、富豪急於將房產等帝國紅利套現保值,三是外資企業要套現抽走資金。對付這三大類套現者,央行各有高招:

對於想借海外投資為名轉移資金的企業,國家外匯管理局早就在11月28日推出新規,資本賬戶下超過500萬美元的海外支付,包括組合投資或海外併購等直接投資,必須上報市外管局批准;之前已經獲批的大型投資項目尚未轉帳的外匯部分也適用此規。原來的報批限度是5000萬美元,從新規頒布開始,一直到2017年9月,金額超過100億美元的海外投資、金額超過10億美元且不屬於中方核心業務的海外併購、以及國企在海外涉及10億美元以上的房地產投資都將不被批准。

對於想將帝國紅利套現的個人,新規則規定:從2017年1月1日起,個人購匯嚴禁用於境外買房、證券投資、人壽保險和投資性保險等未開放資本項目。為此特意設置了若干條款限制,比如銀行購匯要與實際用途相符,以學費名義申請的,必須提供本人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學費證明或生活費用證明,才可以購匯;此外,申請表還強調,對於存在違規行為的個人,外匯管理機關依法列入「關注名單」,當事人當年及以後兩年不享有個人便利化額度。

對於那些想將利潤轉移出境的外商,從11月底開始,跨國企業500萬美元或以上的資金匯出,須報中國國家外匯管理局審批。此外,跨國企業在中國的銀行賬戶與外國附屬公司賬戶之間的資金匯入匯出金額也面臨更嚴格的限制。一些大型跨國公司的管理人員表示,如今各公司只能將相當於他們中國資產30%的金額匯出國外。這一比例大大低於之前指引下的100%。

如果沒有上述三管齊下的管制措施,恐怕現在「破七保三」的目標早就成了泡影,媒體評論也唱不出「中國不缺那幾個億外匯」的「信心歌」。承接2016年經濟之勢,可以斷定,2017年上半年,中國的經濟重心在維持金融系統的穩定(事關房地產、債務、地方財政),而重中之重乃是外匯維穩。最壞情況下,就會推出本文開頭彭博社消息所談的應急預案,強制結匯。該消息還提到,中國監管部門已經鼓勵部分國有企業對經常項目下外匯收入進行結匯。

國際社會的前車之鑑:墨西哥金融危機

外商的錢轉不出來,大概早就向其母國政府陳情了。目前最大最強的美國還沒完成權力交接,如何表態且看後續。目前,世界主要貨幣都在貶值,歐盟國家如德國,其實早就實行強制結匯了,儲戶存在銀行美元賬戶裡的美元,卻只能按當日匯價提歐元,因此,中國管制外匯也不算是特別個色的事情。

我以前在《中國經濟的堡壘戰:「保衛外匯儲備」》一文中,談過美國財政部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為何對中國管制人民幣匯率持正面評價。本文分析他們這樣做的原因:全球化浪潮開始後, 1995年墨西哥比索貶值曾引發全球金融危機,當時美國政府與IMF在應付這場危機上幾乎焦頭爛額。

位於首都華盛頓的美國財政部大樓

1994年12月聖誕節前四天,墨西哥政府突然宣佈放開匯率,讓本國貨幣自7年以來再度貶值,目標是1個比索相當於5美分。僅僅3天之內,比索貶值15%,與美元的比價更是下跌了30%,由此引發了世界範圍的金融恐慌。特別是在紐約華爾街,以及與它們有聯繫的投資基金機構及私募基金當中,這種恐慌情緒更甚,因為他們曾向墨西哥政府提供貸款,並以股票、債券的形式向這個國家投資500億美元。

其時,美國總統克林頓及財政部官員全都放棄休假,全力應付這場金融危機。儘管克林頓政府在1月12日宣佈與墨西哥的財政雙邊決定,美國將以高達400億美元的信貸保障援助墨西哥,沒想到這一決定宣佈之後,全球陷入一種誰也沒有料到的可怕境地:在全世界所有重要的交易所,從新加坡、倫敦直至紐約,幾十種貨幣同時陷入巨大貶值壓力之下,人們紛紛拋出債券、股票購買美元。墨西哥耗盡了最後一點外匯儲備,哀嘆國家就要完了,並再次向美國求助。克林頓政府在得不到國會再次承諾之下,只好拿出應急的總統基金全部家當200億美元,並再向IMF求援,請他們拿出177億美元,與美國共同援助墨西哥,這樣才算是終止了墨西哥這次地獄之旅,挽救了世界金融市場。

這場危機距今已逾20年,30多歲的青年人早就不記得曾有過這場危機。但經歷過那場危機的人還在。2008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當然也是那場危機的見證者,正因如此,他在美國之音記者問他「一旦中國經濟出現更為嚴重的狀況」,世界其他經濟體會不會前去救市?」這一問題之時,才會回答說:「不會。即便是其他國家具有最良好的願望,也不可能;中國的社會和經濟規模太大了——不會因為規模如此之大而不可能垮掉,但是規模大到拯救起來很難」(not too big to fail,but too big to save)。

2008年諾貝爾經濟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Paul Krugman)被記者包圍(2016年3月22日)

講這個20多年前的舊故事,是想說明一點:當年克林頓政府拯救墨西哥之時,竭盡美國與IMF之力,只能籌集不到400億美元。假如擁有3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的貨幣維穩失敗,將如克魯格曼所言,傾全球之力也無法相救,這就是美國財政部與IMF對中國控制人民幣匯率持正面評價的原因。

台灣新聞
社區新聞
美國新聞
國際新聞
中國新聞
財經新聞
體育新聞
科技新聞
評論專欄
健康新聞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