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加入最愛網
會員中心 贊助提供 徵求志工 線上電台 優惠精品 合作夥伴 關於我們 連絡我們
 
         
  首頁 > 影音網>90高齡杜新茂教授-感傷懷念追思
90高齡杜新茂教授-感傷懷念追思

[原著]

[ 台灣海外網]於2021-07-27 19:07:07上傳[]

 




CH 1




90高齡杜新茂教授-感傷懷念追思
敬愛杜新茂教授 於 4/11/2020 病逝(武漢肺炎)

李光瑤:化為千風  懷念


======================================
162. Professor Schuman S. Tu 杜新茂
December 21, 2014 Admin3 Who's Who

English Name
Professor Schuman S. Tu





personal picture
 漢文名
杜新茂 教授
Birth Year
1932
Birth Place
台灣, 高雄縣岡山鎮
First year, first city and state in the U.S.
1964, New York/NY
Address
Whitestone, N.Y.
Family
1.Wife: Janet C. Tu 杜靜惠

2.Son: Erik S. Tu 杜偉立

3.Son: Bernard R. Tu 杜偉志
Education
1.台灣大學

B.S. 商學

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1967
M.S. Management Science

New York University
1978
M.S.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s Research
Employment
1.成功大學
1958-1964
商學院教師

2.New York Stock Exchange
1970-1979
Planning Consultant

3.Instr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1998
Professor of International Finance
Accomplishment
拿到碩士後,在紐約證卷交易所擔任企劃顧問,而替他們緩解二龐大艱難的管理系統,高官們很驚訝,叫台灣來的留學生「華爾街的英雄」確實是台灣留美學生的驕傲。(1972)

建議國科會成立「伯樂計畫」,鼓勵海外退休的菁英回台做義工回饋故鄉。(2005)

發起台大校友每人每年樂捐母校$100的「細水長流」計畫,2009台大竟擠進全球百大名校。(2009)
Publication (if any)
Published 67 of Papers.
Hobby
Play golf

Swimming

擔任公益義工
==================================
杜新茂向白宮介紹眼球彩虹識別技術-筆會-杜新茂教授

杜新茂向白宮介紹眼球彩虹識別技術-2019筆會文稿

布希總統回函 感謝他的關心與建言

杜新茂教授

九一一事件把美國最耀眼的世貿大樓炸毀,不但令全美國,連全世界政府、民衆皆嘩然。美國政府痛覺其國內的安全防衛系統脆弱,將飛機場、政府機關乃至顯著的建築物、辦公室的出入全面嚴佈各種篩檢設備,增加了民衆大排長龍等候篩檢的麻煩。尤其是航空旅客在機場,往往重複多次被搜查提箱、皮包箱甚或鞋底、腰帶,無形中增加繁多不便與龐大的社會成本。

來自台灣的杜新茂教授,有感於這次災患帶來對美國社會、政府的衝擊,特將他專業的科技管理尖端「眼球虹彩」識別技術(IRIS IDENTIFICATION DEVICE)的資料提供美國政府當局,並建言如何運用其科技,以便簡化機場的出入境,大樓辦公廳的進出暢通,同時增進社會安全。他的一番努力頗獲美國政府肯定,布希總統親自致信杜新茂,感激他當政府艱困時,提供對社會方便與安全的建言。

「眼球虹彩」的識別科技,源自福勒姆與沙菲(DRS. LEDNARD FLOM AND AVAN SAFIR)兩位博士研發;後經英國劍橋大學道格曼教授(PROFESSOR JOHN DAUGMAN)開發成可用於篩檢與識別確鑿個人身份的電腦程式。

傳統因襲的身份識別都靠像片卡身份證、社安卡的個人號碼(SOCIAL SECURITY NUMBER)甚或手指紋。但這些方法不但費時印證,同時亦很容易構成隱私權的侵犯,甚或傷害自尊心的尷尬場面,令人不舒服。「眼球虹彩」識別法不但可以避免這些煩瑣與尷尬,且可達到暢通、便捷與安全的目的。

從生物學觀點論,手指紋只有三十五種的不同徵狀(CHARACTERISTIC PATTERN),但「眼球虹彩」卻有二百六十六種;經其數學上的排列、組合會打造成幾十億種不同的形狀。所以研發這些尖端科技的科學家都說,地球上的人類無兩個人具有同一「眼球虹彩」。不論雙胞胎、多胞胎的人,他(她)們雖具有同一DNA,但他(她)們的眼球虹彩不會完全一致;連您我每個人,左右「眼球虹彩」型狀亦都迴異不同。因此「眼球虹彩」具有比DNA都來得精緻細膩的生物測定特徵,是人類最完整獨特的標誌。

運用「眼球虹彩」識別個人身份,只要先照一次眼睛像,輸入中樞電腦;當該人再走到顯示器窗口前一站,三、四秒鐘,窗口旁的設備就馬上傳出確認是否當事人的訊息。所以這樣的高科技設施若能妥善全面應用在飛機場的出入關口,旅客就不必像現在排長龍被篩檢身份;而只要站在顯示器窗口一瞄眼睛,按上自己的號碼,馬上就可以確認身份過關。果然「眼球虹彩」識別科技最先開始在甘迺迪機場運用,現在幾乎已在全球先進國家機場都採用。

這種革命性的科技也可以廣泛運用在日常生活的身份識別。例如銀行自動提款機(ATM),若採用「眼球虹彩」識別設備,提款人都無需提款密碼卡,而只需站立在提款機前,按下帳號與金額鈕鍵,提款機馬上經電腦核對提款者身份,三、四秒鐘,現款就滾滾下來。所以萬一出門忘記帶提款卡,舊式的提款機還得須跑回去拿,但先進的「眼球虹彩」的提款人,無須有此麻煩,而只要在提款機前亮一下眼睛就可以提款,兩個眼球就是「提款卡」。這樣不但很方便,同時亦可避免提款卡被盜用。信用卡亦同樣可以運用「眼球虹彩」的設施系統在購物中心、百貨店使用。近年來,盜印他人的信用卡、冒用騙買的例子不勝枚舉。這種高科技殆可避免此種弊害。所以「眼球虹彩」識別,將會帶來百貨公司、銀行界革命性的服務模式。此外「眼球虹彩」亦可應用於機密庫、安全室甚至夜晚公寓、私宅進出人員的控制與防盜。

人員的出入門檻無需用鎖匙開,只憑在顯示器窗口亮上雙眼,大門就可以為允許進出的人啟開。因此,公寓、私宅在夜晚亦無需守衛或大狼狗站崗,「眼球虹彩」設備可完全替代,萬無一失把關門戶。在這個世紀裡,「眼球虹彩」識別科技,肯定會演成全球性通用的識別身份標準工具、信用卡、身份證。

杜新茂在台灣大學唸商業管理,並在台大執教,後受成功大學借調六年,而榮獲國科會公派來美進修科技管理;在紐約大學攻讀財經博士前後,長年在世界金融中心的紐約證券交易所擔任資深企劃顧問。因他所受訓練廣博,包括財經、金融、產業、科技管理,對於龐大艱難的管理問題都較易規劃並尋找解決良法。他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擔任顧問期間,七個月就解決了兩大項連美國兩家著名顧問公司八年都做不出來的艱難管理系統,令交易所的主管與同事們瞠目結舌,大驚訝台灣留學生的才幹。這亦代表台灣留學生在美國社會不凡傲人的表現與成就。抑有進者,因他亦唸過六年的工業學校,所以常有對工程建設的卓見。這次他將在大學兼課所蒐集的「眼球虹彩」科技的運用建言美國政府,頗受白宮的肯定與重視,所以持續榮獲布希總統(President George W. Bush)與夫人的鼓勵信函與像片。

九一一事件發生後,世界主要先進國家,尤其是八大工業國與國際民航組織(ICAO),1980年就完成了生體情報識別個人的基準,包括臉型與眼球虹彩識別技術。對身份認證的技術,美國稱為CAT(Credential Authentication Technology)。事先需在電腦系統存儲資訊,在機場過關時安檢人員只將旅客的身份ID插入機器窗口,機器就能自動檢測旅客身份證真偽、有效期與像片關聯的信息資訊,在短短數秒間就能與像片關聯的信息、資訊整合,並能與電腦系統存儲的信息進行信息互換、比對,讓違法的人無處可藏身;但卻能讓守法的人過關不排長隊塞人,敏捷正確地安檢通關,撙節不少時間。

面對日益驟增的旅客安檢與繁雜的行李檢查CT(Computed Tomography),國際民航組織不斷推展此項工作,而採先進技術一一運用360旋轉的3D影像。安檢人員可隨時旋轉和放大影像,對行李內物品的形狀、密度與品類,一目瞭然判別。所以CT目前亦已採用最先進的技術。

日本的外務省,亦已於2004年引進臉型與眼球虹彩識別系統等人體特徵情資,在新發行的護照上嵌記;只要出入境將護照插入安檢機器,不到一分鐘就能判別護照與實體真偽,以防止護照遭到恐怖份子盜用,已構成為國際間重要反恐課題。======================================
一個在華爾街掙扎的台灣留學生 + 推動「台灣大專院校躍進世界百大名校運動」 ◎ 杜新茂

留學美國,對六十年代的台灣靑年來說,是一件令人羨慕的憧憬。但對當時的我來說,並不是那樣激情與興奮的事。爲什麽?
成大歲月
大學畢業當完兵,考上「特考」將要去基隆海關上班,老師卻要我回校做助敎、再進修。在台灣大學擔任助敎不到兩個月,恩師蘇在山敎授就要求我馳赴靠近鄕里岡山的台南成功大學幫他的老師劉鼎新院長,開創商學院的課務。當年成大剛成立商學院,一院四系的敎務、課業確實忙壞了院長與敎授們。因敎授陣容的短缺,不到三年,我就被任命代理因病入院的副敎授授課成本會計。當年在台大唸高等會計、成本會計都由留洋的名牌敎授擔任,其嚴苛的要求與訓練,學生幾乎背熟了兩本敎科書,從頭到尾、從尾到頭爛熟入微,但不一定都會考上六十分。所以講授成本會計對我來說是輕而易舉的事。兩個小時,完全不看齊,講得頭頭是道,聽課的學生們幾乎都「心領神會」了。所以有的學生就戲稱:「這個年輕的老師腦袋裏裝有三把刷子,眞不可小看」。再加當年就撰寫先進的「業務硏究(Operation research)」的文章,又是頭一個在台灣大專院校開電腦課程的老師;「工商管理」採「案例法」授課,學生們大歡迎,竟去央求院長把我的課從兩小時延長爲四小時,但加班不加薪。不知不覺之中竟成了成大商學院最受歡迎的敎書匠,所以心裏好像亦被感染了「自我陶醉的症候」,不願輕易離開成大、台灣。
負笈留美
因為從「中央研究院——國家長期科學發展委員會」,領了三年科技管理的「研究獎助金」,1964年被膺派來史丹福大學進修。但國家長期科學發展委員會,公派來美留學的條件是:兩年來美進修後,須回國任教三年。我的兩位出國擔保人,是擔任法官敎商事法的敎授,與任課會計的敎授。心裡疙瘩,萬一我不回來,或不想回來,對這兩位同事如何交待。所以臨走前,就準備退還留學公款,改赴有獎助金的其他院校就讀。
因我想來美學好財經、管理理論與實務,所羡慕的園地實在世界金融中心的華爾街,所以就放棄了西岸,來紐約地區就讚。在華爾街過一條河,史稱「現代管理學的誕生園地」―—史蒂文理工學院(Stevens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修完「管理科學」(Management Science) 」碩士後,因已取得了綠卡,所以就申請紐約證券交易所(證交所New York Stock Exchange)。同時因我在台灣受IBM培訓的第二屆畢業生,所以IBM亦來邀請就職。此間,拖延了兩個多月,因IBM—再催促我去上班,我就坦白吿訴證交所此實情。在電話上,證交所的企畫顧問(Planning Consultant)部的主管就要我下一星期到證交所報到。
New York Stock Exchange
到了證券所,企畫顧問部的主管賴理(J. Reilly)副總裁就要我去看人事部主任。人事部主任很客氣接待,但提問「你就讀過的工業學校,爲什麼我們去了兩次函,始終都不覆信?」。我問他|信函裡要求什麼?他指出要我的學業與品行成績。我一時很納悶,證交所亦不是大學硏究院,爲什麼要我的中學、大學成績,尤其是品行?我緩頰說,可能我所念的工業學校不便發英文的成績單。他好像有一點勉強接納我的說詞,就問我:「可以從明天上班嗎?」
翌日上班了,賴理副總裁,先是介紹了另七位企畫顧問部的同事,從他們的眼神可以看出,他們是一群非凡的菁英。同時副總裁表白:「你們八個人對公司的企畫工作外,有什麼管理系統出了問題,都要跳入解決。」原來證交所是由三個公司組成,另二個子公司是DTC與SIAC,總共六千多名員工,我們八個人是「麻煩的緩解者(Trouble shooters)」以及負責公司管理系統的「企畫顧問」工作。
頭一個任務
我頭一個任務是負責設計「證券庫存調理系統」工作。主管說等我寫好工作計畫後,羅列所須助手名單,挑選 組員。從過去文件看出,這番工作已經由兩個外界鼎鼎有名的顧問公司作不出來的難題,交易所已花費六十多萬美金,無法解決的庫存調理系統的設計。看完了一大堆問題有關的文件,真令人頭昏腦漲,「在交易所 五天前二百多種股票的交易,如何對每種股票的購買者,按其意願的股額與股票張數,挑選100股、200股、 500股、1000股…等,確鑿準備好,以免交易了 1000股 的客戶,不能給—張1000股的,而給了 10張100股的股票,令其多付九倍的手續費?況且這是二百多種,每日數億股交易的繁雜的大工程,這個難題如何處理,當時實在半懂不懂,令人心慌。過去在書籍專業雜誌上,都未曾看過這樣繁雜龐大的庫存管理問題。
當天不敢直接回家,就到書局去尋找有關庫存管理的最新書籍,拉著二大包的書回家做功課,但沒有一本書寫著有關這樣繁雜變化多端的庫存管理有關的處理程式:
再到大學的圖書館去找專業雜誌,亦無法找到。難怪連兩家美國鼎鼎有名的顧問公司都辭卻不敢做下去,卻雇用我這個台灣來的「專家」有何作爲?我是內雇的企業顧問,比諸那兩個外聘的顧問公司專家,已花六十多萬美金言是便宜的多了。當時我的薪水只有五萬多元,幾乎是外聘的顧問公司的十二分之一 ,何樂不爲?但後來才慢慢發現,證交所是看重了我在大學敎書時,亦在外兼職作企業界的庫存管理顧問,且正在紐約大學進修財經與「管理科學」的博士課程,可能有較新的思維辦法,同時比之聘雇外界公司的專家合算得多了。
費了兩個多月,我終於寫出了這個龐大繁雜的庫存管理系統計劃書,但當我跟主管去與庫存管理部的總監面談時,問題就大了。該總監說…唉,這個複雜的問題,連兩家顧問公司都投降了,Schuman(新茂)提出的解決方案亦是徒勞無功,枉費的!」。當面潑冷水。但我的主管卻強調:「新茂所提辦法,與該兩公司的解決方法,根本不一樣,有希望緩解我們的問題!」。該總監卻說「眞的嗎?如果眞能解決此問題,新茂是華爾街的英雄!!」。
我們的問題解決了
四個月後,該總監看到我用電腦將一萬多頁「庫存管理表」,萃減到二百多頁,他眞的嚇了一跳,髙聲一叫:「噢!我們的問題終於解決了!!」。這個管理表印有三個星「標誌」的股票,一定要在翌日八點鐘前到發行股票的公司或銀行索取印妥所需「股額、張數」的股票回來庫存,以備十點鐘後買股的經紀公司來領,印有二個星的三日內;印有一個星的五日內;沒有星「標誌」的股票可以安逸的過日子。
將兩百多種股票,按照庫存量/交易量兩軸分成五十組,再以每天的交易率爲指標用「模擬程式(Simulation)的數理調製庫存管理,確能藉電腦推測靠近九成五的準確率;再加一成的安全系數,發生「庫存虧空」的機率幾乎是零。總管理部的主管不久叫我到他的辦公室談話。他很髙興坦承:
「這八年來,備受買股的經紀人們,尤其是華盛頓國會惡批爲無能的證券交易所,我們終於緩解了這個苦楚夢薨」。我翌年的薪水竟增加了兩成,官銜由七級跳上九級!人事室的主管說:「只要新茂你推薦的人,證交所都會雇用」。連地下三層儲存上百兆美元的股票儲存庫都用我的簡名「SST-Vault」掛牌。年終的宴慶會,該庫存管理部的總監果眞在大衆面前盛讚我是「華爾街的英雄」。這實在是台灣留學生預料不到的碩果,眞値得驕傲。
操盤成績評比系統
但不久,新的挑戰又來了,在副董事長的指令下擔任「經紀專員的操盤成續品評。在華爾街11號的交易廳「經紀專員有無按照法令規章開市,調市一股價猛跌時買入,猛漲時賣出,以磁吸股價縮 小浮動差距,穩定股市」。股價的漲跌敏銳頻變,「如何去測定兩百多個經紀專員在開市、調市的操守運 作?」。這又是比登天都難的課題。但我好像代表台灣來的留學生,「前一陣子的成功這一下不容我丟掉烏沙 帽」。這樣心內的掙扎,那些日子真過得很不快樂。紐約證券交易所過去二、三十年已用徵詢的方法,從資深 經紀人的「觀察,評判」,做好一套主觀的成績單,據此成績分配新股的「經營權」給經紀專員公司,但卻屢遭「不公平」的微詞。所以證交所每月亦得要有一套客觀而能爲大家接納的「數理化的成績單」。
股價以百分率八分之一的價距升降是最符合法令、規章,穩定股市的操盤準則。若劇升、劇降四分之一,甚或二分之一等的價碼都會被批評爲違章,甚或謀私利的 操盤。剛好那個時候,半工半讀晚上在紐約大學學了不少「管理科學」的數理程式幫我思考採用「多項迴歸分析程式(multiple-regression analysis models」將股票的價差額(price spread),價深程(price depth)以及價績率(price continuity) 的三方程式,彙成的數値 編成每月每一經紀人的操盤成績,結果比主觀的成績表受更廣泛的歡迎與接納。隔幾天,華爾街時報(Wall Street Journal)與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都刊登 了此消息。這實在是代表台灣留學生的另一奇蹟與驕傲。真料想不到「Schuman」這個名字在證交所變得紅極一時。但因扛了重任,帶隊專心排解證交所面臨的困頓管理系統挑戰,犧牲了學業的進展耽誤了好幾年。
翌年,一位顧問部的同事告訴我,後來榮獲諾貝爾獎金的史帝格立茲教授(Prof. J. E. Stiglitz)一篇對證券交易促臻完善的文章亦很雷同我的理念。但他的文章是測重理論的「最適的預測效益(Optimization of Expected Utility) 」深遽的數理程式。
NYSE頭一位亞洲顧問
最近已退休的舊主管賴理在餐敘時才告訴我:「新茂,你是紐約證券交易所二百年來頭一個亞洲人的顧問,你知道嗎?」。從華爾街的磨練給我的教訓是:「台灣的 留學生在美國社會遇到困難時,絕不宜退縮,要有勇氣、自信、深思熟慮去解決問題。」
杜新茂教授談設立伯樂計畫的來龍去脈
【本報紐約訊】台灣駐美代長處3月28日下午在紐約台灣會館舉辦延攬海外科技專才的「伯樂計劃」座談,發起該計劃之杜新茂教授(見圖,報資料室)受邀去向聽眾報告該計劃成立的來龍去脈。
他說台灣產業短缺天然資源,過去「亞洲四小龍」的榮譽、東南亞金融風暴及早脫險以及近20年來,全球的研發,台灣都排行前茅,可說都是靠前輩們的腦力、智慧資源營造出來的。
台灣政府近年來亦都派遣官員來延攬年青科技人才。杜新茂因在產學界有長年經驗,常奉勸官員延攬年青人外,來美深造再經歷二、三十年實際經驗的資深科技人才更值聘回台灣。因此做法實屬將其在美研發、先進技術,馬上在台灣產業界可以派上用場的高招策略。
他舉例1968年美國太空人阿姆斯壯(N. Armstrong)敲開人類登陸月球之大門,實依靠二次大戰後,美國政府延攬德國火箭專家布碌雲(Von Braun)團隊來美協助的功不可沒。美國二次大戰後富國強兵,躍上世界文明社會的龍頭,與其重視教育、珍惜智慧資源的運用息息相關。因此杜教授格外重視海外這一批經驗豐富的資深專才。
不少退休的台灣留美資深人才,都還很健碩,只可惜退休後悠閒的時間多消費在打球、釣魚或打麻將。杜教授痛惜他們將「正在開花結果」的寶貴科技、研發的才華,束之高閣、甚至拋棄水溝中。所以力勸國科會設立基金招聘他們回去服務,甚或做義工,回饋故鄉台灣,報答過去所受培植的恩情。
政府當局亦相當有眼光,果然在兩年後設立「伯樂計劃」(Elite Project),竟亦採用他與廖述宗院士在擔當的台美智庫(Taiwanese-American Elite Foundation)類同的英文名,令他們更加責任感推動「伯樂(精英)計劃」。
不少滯留美國的資深科技精英,亦有意願將其生涯專注的科技、研發成果帶回台灣回饋故鄉,但苦於無管道去尋找適合的廠商; 他方在台的機關、廠商亦費盡心思在尋找海外老練的科技精英,亦無蹤延聘到適合人才。因此「伯樂計劃」實在是解除此困頓,接軌供需雙方的溝通平台。
第一批「伯樂計劃」回台的廖述宗院士,將其研發抗癌藥劑與台灣藥廠協商; 賴芳雄教授攜回製造人造骨骼、眼膜的醫學塑膠科技; 杜新茂教授則將台灣產業界在全球化市場的競爭優勢策略向中小企業協會、台塑等大小企業,詳細分析報告。台灣會館蔡明峰理事長,亦將此信息經網絡傳播給同鄉們分享。
「伯樂計劃」補助來回機票、七天至九十天的演講、諮詢、服務每天提供五千元台幣的膳宿、交通費。同時替回國人員協助安排與機關、廠商諮詢開會的時點,勘稱竭盡所能配合。所以奉勸有心返台同饋故鄉,將「正在開花成果」的才華發揚光大,並進一步推展擔任廠商的顧問、夥伴的精英,珍惜「伯樂計劃」的輔助,回鄉開展第二春,並享與家族、親友聚首、聊談的美好時光。(摘自太平洋時報2010/04/28)
伯樂計畫
「伯樂計畫─台灣科技探訪」座談會昨日在台灣會館舉行。主講人張辛吉(右二)、陳志忠(右三)、郭有迪(右四)、吳茂生(左五)及張東隆(左四),以及張新雄(右五)、駐紐約台北經濟文化辦事處副處長孫習忍(右六)等參加座談會。 記者許振輝∕攝影
台科技座談會 學者分享心得
記者許振輝紐約報導
台灣國科會為延攬海外人才返台服務推動「伯樂計畫」,駐美代表處科技組28日邀請五位曾參加該計畫的學者在台灣會館舉辦「伯樂計畫─台灣科技探訪」座談會,分享在台研究時的心得和經驗。
座談會由台灣駐美代表處科技組組長張新雄主持,主講人張辛吉博士談「工安衛環保和永續發展」,陳志忠博士講「導入新工業技術在台從事技術商業化的試探」,郭有迪博士的「台灣醫療器材發展見聞」,吳茂生博士談「伯樂經驗和台灣生計發展現況」及張東隆博士的「重點服務業之國際化」。主講人一致肯定「伯樂計畫」的意義,但不少因年齡關係,未能如願長時間在台灣更進一步貢獻專業。
張新雄指出,近年來台灣政府舉辦攬才團赴海外攬才,不管年齡,只要其豐富的經驗及專長正是台灣當前所需要的。這項計畫的催生者之一、財經專家杜新茂表示,海外人才作為產業科技的原動力,也是將努力及才華回饋國家社會,在台灣發揮「第二春」。也有主講人表示,不必等到退休,若能多一些關心和參與,結合更多的人才有助於台灣正面發展。
昨天的座談由紐約台灣會館以及美東華人學術聯誼會協辦,近百位民眾到場聆聽,對相關領域提問。「伯樂計畫」詳情可瀏覽網站http://www.elite.narl.org.tw/。(摘自世界日報2010/03/29)
推動「台灣大專院校躍進世界百大名校運動」
杜新茂(2013-01-10)
台灣出產香蕉、稻米、鳳梨與蔗糖,但短缺工業用天然資源。台灣能前列亞洲四小龍,1997年東亞金融風暴在短暫時間內就能復元,可說都是靠我們前輩的腦力與智慧打拼營造出來的。這些業績亦因為當時台灣已有相當不錯的基礎教育墊底,所以才有當年的輝煌成果。但近二十年來,一直仰望台灣的其他亞洲小龍卻快速前進,漸成為屢獲國際肯定的焦點。不少專家評論:這可能因台灣政府當局相關財經官員「只看眼前,不看將來」,早己失去新思維與創新動力有以致之。尤其重要者,對於人才的重視程度,亦構成成敗的差異。政經領導者若不覺醒、糾正錯誤,這可能會導致喪失全球的競爭優勢,在國際舞台會愈走愈孤單。際此在全球積極搶進區域經貿整合的熱潮下,台灣卻自被ECFA (兩岸經濟協議)綁住了後,無積極簽署FTA (自由貿易協定),構成近年海外版圖弱化的主要因素。
反觀南韓,已與歐盟、東南亞國協組織等簽訂FTA,最近又與中國、日本簽訂三方的FTA;成效時,台灣與中國簽訂ECFA的所謂優勢亦會逐漸消失。抑有進者,美韓亦簽FTA,其生效後,台灣的GDP成長率可能會減低0.04%,其輸美的產品金額亦會降低約33.7億美元;對台灣將產生相當程度的影響。南韓近年快速起飛,其政府對產業政策的大力相挺,是長年單打獨鬥的台灣企業界最羨慕,也是政府當局的產業策略短缺的一環。
追溯過去三十年,台灣的產業曾以高經濟成長率寫下「經濟奇蹟」,是一個令世人驚艷,充滿活力的國度。例如新竹科園區,2005年曾被美國「商業週刊」稱讚為「隱藏的全球經濟中心」,「東方矽谷」;80年代的高雄港亦被推升為世界第三大港,這都是台灣的驕傲。但高雄港的榮譽就在這二十年來已被中國的上海、寧波等港爭奪;美譽的竹科園區亦無顯著的升級。台灣再不奮起直追,恐怕漸在世界舞台找不到顯目位置。現今各國大簽FTA,築起一層貿易障礙,台灣企業四處碰壁。此狀況對台灣經貿影響嚴重,若眼前都看不到突破性的曙光,那可能就會變得更嚴重了。
故鄉台灣面臨這樣艱困的時候,到海外來留學的精英應比台灣的同胞更關心更珍惜,而應發揮才華來拯救。一個國家在現代化的社會,會引起世界注意的除去經濟的富裕,軍力的強壯外,文化亦頗受世人的評比水準;而影響文化水平的原動力就在教育。同時推展產業、經濟的火車頭亦是教育。
面臨中國各方面的威脅,救國之道亦得靠教育培養年輕的一代持續提升智力,才能發揮鉅大潛力,逐漸將海島台灣變成東方的瑞士國。廣獲世界公認擁護。久而久之,它亦會影響人民的價值觀與對國際的吸引力。
近十年來台灣在世界研發的評比常令人驚訝排位世界前茅。在美國匹茲堡2012年國際發明展為例,共89件作品參展,台灣竟奪40件金,28件銀;另獲大會第二大獎,以及遠東的最佳發明獎。這都再次展現台灣潛藏的創新實力,真令人深覺榮耀與驕傲。這些年輕的發明者若能在大學或研究所,再進一步的培養,台灣的小島要變成亞洲的科技王國並非是夢想。
美國在二次大戰後,富國強兵,躍上世界文明社會的龍頭,與其重視教育、珍惜智慧資源的運用息息相關。英國泰晤士報公佈的2012年世界大學聲譽排名,美國哈佛大學連續被評為全球聲譽最佳的大學。世界大學十大名校排名美國就有七所。從全球6000所大學中,選出最佳的百大名校,美國亦佔44所最多,亞洲地區今年共有15所著名學府躋進;其中日本佔5所最多;香港有3所,中國大陸2所;新加坡2所;韓國亦有2所,但台灣雖然有163所大專院校,排名在一百名內的只有台大一所,這實令在台灣以及海外的教育專家值得省思的課題。台灣的產業、經貿在近二十年的進展緩慢,似恰巧反映在亞洲區大學排名的評比。
世界名校的評比主要是根據:入學競爭率、高名望的師資授課與研發的指導、學術研究豐盈的成果與校友捐款率等因素營造出來的。探究能名列世界前茅名校的基本條件就是要「人才、錢財」兩相齊全才較易躋入。以美國常春藤的名校為例,都具備此兩條件。尤其是世界十大名校的龍頭哈佛大學就是一個典範。2012年其校不但擁有不少諾貝爾獎的大師在培養其學生的研發與著作;並擁有三百七十多億美元的捐贈基金,而這些基金是長期校友持續捐款累積而成的。以台灣大學的經驗為例,2007年紐約校友會發起每一校友每年樂捐母校一百元美元(或三千元台幣) 的運動,果然在2009年台大就進入第95名世界名校行列。去年又躍進第87名;今年更晉升為61至70名間世界百大名校之行列。其實若關鍵的最後一項, 「校友捐款率高」,不但能提升評比層次,母校當局亦較易順水推舟,將其餘三項逐步推展促成。
教育界的人士實很值得發動「全國大專院校躍進世界百大名校運動」,來營造台灣亮麗的將來曙光。只要積極鼓勵各大專院校校友每人每年樂捐一百元給其母校,在十年內台灣可預期最少有幾所院校躍進世界百大名校行列。這對台灣的名望、大學的聲譽不但會大增,再經乘數理論的反應,可能會帶動經濟與文化的躍升,聞名全球!
因每一大專院校,不但要全力留住優秀的教授,更需積極延攬世界級的名師來母校授課,啟發學生的智力創新、研發科技,或撰寫新領域的先進論文,大幅提升母校在世界百強大學地位。但這些工程都需優秀、豐盈的「人才與錢財」俱備,人力、物力的整合才能奏效。
其實各院校校友若有愛心愛母校永續發展邁向世界百大名校,每年每位校友樂捐一百美元 – – 只要每月減少一次在外餐食,或每週在外少喝兩杯咖啡,一年十二個月很容易就可湊成一百美元足足有餘;這樣不但令女人變得更苗條美麗、男人亦會變得更健碩的帥哥;若有一萬人捐款,一百萬美金母校就可聘請一兩名諾貝爾級的名師來校執教、領導研發,母校遲早定會躍進世界百大名校,校友亦可分享母校的榮耀聲譽,何樂不為?
這裏有一首詩,謹供大家為其母校,實現躍進世界百大名校的美夢、詩以言志:
百元美金,母校躍進
三千細水;台大*長流
(註)*需採各位母校的簡名:如成大、政大等等。
公投「核四改為火力發電、廢核不廢電」締造亮麗的非核家園
杜新茂
「核能」對人類會帶來可怕的災害,所以在戰時、平時的運用都掀起爭論。二次大戰,日本廣島、長崎受原子炸彈襲擊,造成十幾萬人的死傷,戰後不少科學家都投入「反核陣營」。最近台灣社會掀起「公投非核家園」活動,三月九日並要舉辦「反核大遊行」一連串民間的反核運動,令人很感動。
因科技研發的優勢,日本是核能先進國家。但位於地球火山鏈的海島國,這次遭遇地震、海嘯演成福島核電廠爆炸失控的慘重災害,台灣實應該審慎檢討三座舊核電廠的延役與核四的商轉問題。台灣的核電廠都在八十公里內有眾多海中火山群,並位近斷層活躍帶,政府對核電廠的安全絕不能掉以輕心。日本這次發生核災,紐約華爾街日報,列出全球十四大高風險核電廠,結果台灣四座核廠全部上榜。此警訊已引起不少核電專家不再一味強調核電廠商轉的安全,而變得更審慎關注天災的衝擊與核電在其運營的週期始末 (Project Life Cycle) 可能發生的問題。特別是其核廢料污染遺禍萬年以及其儲存的龐大成本與潛藏的核災龐大代價;這比諸「改用瓦斯發電成本會增加」的爭論,簡直是「小巫見大巫」。因此「改核四為火力發電、廢核不廢電」,實屬高明的替代案。
筆者專業於科技管理,所以特別關切台灣核電廠的安全。1979年美國三哩島發生核災事故,政府下令停建一百十一所新核電廠;美國電力界精英就發揮其智慧,將「核電改為火力發電」,不但拯救了幾千億美元的設備損失,還因增設配套,而聚增了62%的發電量,驚訝了全球發電界。就中尤以金馬核電廠(Zimmer Nuclear Power Plant, Ohio)改建成火力發電為最佳典例—其核電廠已建妥九成多,但改建為火力發電竟撙節了一億多美元建廠費。核四若要改建,即可聘請ABB(Asea Brown Boveri)老練的專家來指導就能早日改建完成。去年台電擬再追加核四總興建經費至3,000億元,若改建為火力發電,大有可能撙節上百億元的民脂民膏與政府財源。
“公投「核四改為火力發電、廢核不廢電」締造亮麗的非核家園”,似最符合老百姓的願景。因台灣需要豐盈的電力,紓解民間電價重擔,且能吸引更多國內外的投資,增加科技產業,振興經濟、繁榮社會。
為台灣人民的安全,政府當局最近亦一再強調「沒核安,就沒核電」的高明指點。但所謂「核安」實不宜只注重核四的安全商轉,而應更完整嚴謹考量其臨近海中火山群與斷層活躍帶潛伏的危機可能突發地震、海嘯的衝擊,帶來人命與財產的慘重核災。日本「福島的核災」實該當為驚惕的教訓借鏡。天災的發生,很難預測、控制,所以「核安」若不與天災配合考量,「核安」就易出錯。因此,政府長久的高明策略,實應積極加強轉換運用太陽能、風力的發電;舊核電廠不應再延役;核四即仿效美國金馬核電廠,改建為火力發電的實例,不但可額外增加六成二的發電量,同時亦可撙節數億美元的建廠費。所以「核四不要停建、但要改建」。這樣不但可「廢核、不廢電」,挽救二千多億元已投入核四的民脂民膏建廠費;且能增加發電量、充裕廉價供電。
意大利去年六月舉辦了全國公民投票,高達95%的民眾表明堅決封殺重啟核電廠提案;繼德國後為第二個歐盟廢核的工業國。反核已是世界主流,且亦漸成為全民的共識。期望此一長年搜集有關核四潛伏的天災危機,以及美國電力界精英研發的核電替代案珍貴的情資簡文能襄助台灣推動「廢核不廢電」公投,締造亮麗的「非核家園」運動。(作者杜新茂/台美智庫執行長、大學兼任教授)
Advertise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