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念世界人權宣言七十五週年 —— 世界人權宣言第21條參與公共事務之權利討論會
一、主辦單位: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台灣國際法學會 二、日 期:2023年12月9日(星期六) 三、時 間:10:00~12:00 四、地 點:台北市南京東路二段125號(偉成大樓)4樓
主持人:廖福特/台灣國際法學會理事長 台灣新世紀文教基金會董事
【主題:世界人權宣言第21條參與公共事務之權利】 引言人:姚孟昌/輔仁大學學士後法律學系助理教授
【綜合座談】 主持人:廖福特╱台灣國際法學會理事長 與談人:江雅綺/海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 與談人:陳怡凱╱成功大學法律學系副教授 與談人:王思為╱台灣歐盟研究協會副理事長 台灣國際法學會常務理事 與談人:殷瑞宏/明新科大共同教育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 紀念世界人權宣言七十五週年討論會 https://youtu.be/N60qRYb-DZI
紀念世界人權宣言七十五週年討論會(相片) https://photos.app.goo.gl/pcNJ4P55o5x7t7yu5
12月10日是國際人權日。1948年聯合國大會通過「世界人權宣言」後,「人人生而自由,在尊嚴及權利上一律平等」,成為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趨勢。 「世界人權宣言」經過七十五年的發展,使「人權」成為全體人類與所有國家努力實現的共同標準。因應國際時空環境的變化與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需要,人權的概念由第一代重視公民與政治權利開始,第二代強調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發展到第三代強調人民自決權、發展權、健康環境權與和平權等集體人權。 人權理念的發揚與落實是人類文明發展的大趨勢,尊重人權是現代國際法的主流發展。「世界人權宣言」第21條強調「人民意志應為政府權力之基礎;人民意志應以定期且真實之選舉表示。」《公民與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25條也指出參與政治過程的權利,包括:參與及擔任公職的權利;以及依人民意志組織政府之權利等。 台灣從白色恐怖、解除戒嚴、到政治民主化,一路走來倍感艱辛,台灣人民點滴累積、血汗拚博提升台灣基本自由與人權的保護,值得所有台灣人特別珍惜。在此要特別指出,2024年1月13日舉行總統、副總統與立法委員的合併選舉,已經進入倒數計時的階段,各黨派、各個候選人無不卯足全力,爭取最後的勝利。民主社會需要眾人的參與,每一個人都是政治參與者,可以就公共事務決策形成的過程,參與表達意見並行使權利,固然是我們追求的目標。但是,當前面對的最大問題,來自於中國勢力的介入與干預。 眾所皆知,中國為了達到併吞台灣的目的,無所不用其極藉由各種管道與方式進行政治滲透,意圖影響、打壓或阻擾台灣總統選舉的順利進行。無論是檯面上的文攻或武嚇,還是檯面下想辦法藉由培植中國同路人、收買扶植親中的團體或個人來運作社會為反對而反對的聲浪,甚至買斷媒體四處傳遞錯假資訊,製造社會的紛亂與分化內部的團結,進而降低台灣人民對抗中國入侵的意志與決心。 台灣的何去何從是所有生長在這塊土地上的每一個台灣人應該深思熟慮的,在國際觀察家的眼中,台灣的總統選舉不會是一場單純的國家領導人選舉而已,每一張選票背後展現的是台灣人民對國家前途的主張與看法。 紀念「世界人權宣言」通過七十五週年,我們要珍惜得來不易的民主制度,不惜一切代價守護自由多元的生活方式與人權保護的普世價值。面對紅色勢力的滲透干預,我們如果不願意成為中國的奴隸,就必須捍衛主權、維護人權而奮鬥到底。民主政治貴在人民能夠選賢與能,在未來的總統大選中,我們切莫因為畏懼或貪圖小利而斷送我們所有未來子孫的生存權利與發展空間,必須展現集體的意志與力量,大聲告訴國際社會,台灣是一個獨立自主、民主自由人權立國的國家,我們國家的事務由我們台灣人民自己來決定,不需要中國來干涉,這是我們的基本權利,也是自由民主與國際法治的具體展現。
|